近日,恩施大峽谷景區上線僅33天的“優速通”付費插隊通道在輿論爭議中被緊急叫停。這一政策本意是為提升部分游客體驗、分流人群,卻最終因涉嫌破壞公平性而草草收場。
有人說,為什么迪士尼等景區的“VIP”通道就運行得有聲有色,放到恩施這套已經試驗成功的寶典就行不通了?
究其根本,迪士尼等國際主題公園的“優速通”模式本質是純商業產品。游客購買的是“人造體驗”,其運營邏輯自始至終是市場化的。而自然景區和文化遺產根植于“公有”與“共享”的土壤,簡單套用商業模式必然“水土不服”。
恩施大峽谷風光 圖/視覺中國
恩施大峽谷作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與風景名勝區,具有鮮明的公共屬性和普惠性,是全民共享的自然遺產。在此背景下,將“優先權”作為商品標價出售,實質上是將公共福利進行了資本化切割,如此一來便觸碰到了“金錢萬能”的社會敏感神經。
在有限的公共旅游資源面前,應如何平衡普惠公平與體驗提升?
建立游客服務綜合體系,智慧化分流。設立標準化服務站點,配備專業人員和便民設施,提供咨詢、引導、應急救助等一站式服務;利用好先進技術,推行智慧化服務平臺,通過更精細化的線上預約、分時入園系統,從源頭上均衡客流。利用大數據預測人流高峰,動態調整售票和入園策略,實現游客需求線上快速響應。
豐富服務內涵,為游客提供多元化體驗。管理的藝術在于精細化的平衡:如何讓付費項目成為提升體驗的“選項”,而非破壞規則的“漏洞”。想要保證景區的正常運轉與游客的高質量體驗,就要多從增值服務上下功夫。例如,提供包含專業講解的深度導覽團、專屬的休憩區與接駁車、特色餐飲體驗等。讓游客為“更好的服務”付費,而非為“剝奪他人公平的權利”付費。
強化公共服務職能,擺正自身定位。景區管理者應首先將自己視為公共服務的提供者,而非追求利潤最大化的商人。采取更靈活的動態運營機制,通過大數據分析,在暑期、黃金周等絕對高峰時段,通過適當延長熱門景區開放時間等方式引導游客錯峰出游;建設更加人性化的排隊設施,增設遮陽棚、休憩區等方式改善排隊區的舒適度,提升基礎服務的質量,提高游客出行體驗。
公共服務的前行方向,不能只是讓少數人跑得更快,而應是讓大部分人都走得更好。“叫停”也不是簡單的草草收場,而是跳出商業化思維、邁向“以游客為中心”服務理念的重要轉折。這既是對公共資源屬性的尊重,也是對大眾期待的回應。(二毛)(圖片源自網絡)